2011年3月22日 星期二

我天天頭痛- 淺談慢性偏頭痛的治療


今天要談的不是急性頭痛的治療. 而是面對頻繁發作頭痛時應該如何處理. 頭痛是一種常見的問題,在一生中幾乎個人都有機會面對它,只是大家得到的頭痛種類各不相同,幸運的只是一年痛個幾次,但也有人常常頭痛,不堪其擾. 一般對55歲以下的人來說,九成以上的頭痛都不是腦中有實質的病變,也就是大家擔心的腦瘤,中風等等。大家因為頭痛來到醫院就診時,常常最關心的事就是腦子裡有沒有長東西. 等到檢查沒事後就覺得不要緊了, 下次頭痛的時候不是忍過去,就是吃點藥壓制. 其實慢性頭痛是一種需要詳細診斷及完整照顧的疾病. 不是只在頭痛發作時使用止痛藥就行了. 當頭痛發作開始變的頻繁時,最好先經過醫師詳細診斷,之後再嘗試使用各種藥物與非藥物的預防措施來降低頭痛的發作機率,以免讓頭痛頻率逐漸上升,變成慢性頭痛,同時也可以避免止痛藥吃多了傷身體.
在各式各樣的頭痛分類中,偏頭痛(migraine)是常見的一種頭痛,國內女性大約15%的人患有此種型態的頭痛,男性也有7%之多. 換算起來將近有2-3百萬人受偏頭痛困擾. 偏頭痛急性發作時疼痛程度可以很高,讓患者無法工作,思考. 除了頭痛症狀外,偏頭痛與憂鬱症、泛焦慮症、失眠等精神疾病的共病性很容易在臨床觀察到,也有充份的流行病學統計證據支持兩者的相關性,病人可能因此影響到日常的工作以及降低生活品質。
偏頭痛發作時間通常持續4到72小時,痛的形式為單側性較多但是雙側頭痛也是常見.頭痛的特色屬於搏動的型態,有時就像傷口一樣,隨著心跳的節奏抽痛,痛的程度是中度或重度.日常生活的行動會引起頭痛加劇,例如爬樓梯、走路,彎腰,出力,甩頭等.頭痛到劇烈的時候,有些人還會出現噁心嘔吐,怕光畏吵的現象. 有時吐完後頭痛會慢慢改善.
偏頭痛的好發年齡廣泛,由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到五、六十歲的中年族群皆可能發生,其中又以女性比率較高(男:女=1:3)。一般認為偏頭痛的成因與腦內的神經與血管的交互反應有關,約15%的病人為有前兆性的頭痛,也就是在頭痛前患者會產生一些神經學上的異常現象,例如:病人會自述發生偏頭痛前的1030分鐘會看到閃光、畏光、視野某區域變暗看不清、突然一側手腳麻木等情形。此時患者會擔心自己是否中風了.
單次偏頭痛急性發作時可以用以下幾種藥物迅速改善症狀,但是前提是不過度使用,一般來說一個星期有兩天以上需要用藥就得注意偏頭痛是否有慢性化的可能.
1)止痛劑或非固醇類消炎藥 Analgesic and NSAIDs):例如常見的普拿疼,其主要成分為acetaminophen 500mg,也可加入caffeine 65mg併用(即普拿疼加強錠的成分)。雖然大多數病人對此類藥物反應良好,但也因為個體差異而對不同分類藥物有程度不一的療效,因而應審慎選擇且不可過度濫用。
2)麥角類生物鹼(Ergot Derivatives):此類藥品腸胃吸收不好,所以常加入caffeine來增加藥品的吸收速率和提升血中濃度,例如:Cafergot ®(加菲葛),每顆錠劑含1mg ergotamine tartrate以及100mg caffeine。使用方法為急性偏頭痛發作時立即給予一到兩顆cafergot,若30分鐘後症狀沒有緩解的話可再服用一顆,但是最大劑量為一天6錠或一星期內不可使用超過10錠。由於麥角鹼類的藥物有血管收縮的作用,因此具有週邊血管疾病、嚴重高血壓的病人、孕婦,皆不適合使用。

3)選擇性的血清素作用劑(Selective 5-HT 1B/1D agonists):即Triptans類,本院具有的品項為一顆劑量50mgSumatriptan Imigran ®)。其優點為作用快速且有效,但缺點為價格昂貴、藥效較短約四小時,有可能藥效消失時頭痛再度出現。相同於麥角鹼,Triptans也具有血管收縮作用,因此具有心肌梗塞等缺血性心臟病、心絞痛等冠狀動脈疾病的患者、以及孕婦皆不建議使用。
以上的急性治療只適合用在偏頭痛偶而出現的患者,如一個月五到八次以下. 若是頻繁發作的慢性偏頭痛病人就不一該只用以上藥物治療. 應該先設法把頭痛的頻率降到可接受的範圍如一個月五次以下因為偏頭痛常會因為各種因素逐漸增加發作頻率而慢性化,造成患者長期的困擾在門診治療中,止痛藥的濫用常常導致偶發的偏頭痛進展成為慢性偏頭痛,市售的感冒糖漿,止痛藥水,止痛藥丸甚至是處方的止痛藥都是常見的禍首. 另外患者的不良生活型態或是生活壓力的增加也都會加強偏頭痛的發作頻率. 更傷腦筋的是在各類偏頭痛之中,以慢性偏頭痛最常合併精神共病症狀,造成患者睡眠障礙,或是長期肩頸腰背痠痛,胸悶氣悶心悸等焦慮或壓力症狀, 因此增加治療上的難度
常見引起偏頭痛的誘因包含幾大類 (1)飲食:酒精、黑巧克力、醃漬類的食品、乾酪、香腸火腿、紅酒(2)環境:太過於吵雜擁擠的地方、強光閃光、煙味等怪味道、天氣改變,太熱太冷的環境,也常有患者說頭上吹著冷風會引起頭痛(3)生活型態:憂鬱、壓力存在、疲倦、情緒焦慮激動、睡太多太少、睡眠不規則如輪班工作者、月經來潮或更年期的女性賀爾蒙改變。這些都會讓偏頭頭常常發作.可以的話都要請患者盡量避免. 另外保持規律良好的運動習慣、清淡自然的飲食、固定規律的睡眠時間,聆聽舒緩身心的音樂,並避免過多的工作壓力則可以降低頭痛發作機會.

因此慢性偏頭痛的治療不僅是單純止痛,更需病人配合,找出誘發因素,改善生活習慣,再給予短期預防藥物。目前依據台灣頭痛醫學會偏頭痛預防用藥建議,常用的預防用藥有數種如(propranolol)乙型阻斷劑 topiramate妥泰 以及sodium valproate帝拔癲,在國外文獻上與安慰劑比較後皆具有顯著的偏頭痛預防作用.

簡單的說,如果您確定是偏頭痛,而且頭痛次數增加到每個月八次以上,而且每次都需要一次以上的止痛藥才能緩解.那最好和神經內科醫師研究頭痛增加的原因和治療. 如果是生活上的誘因如壓力或睡眠等,可以先想法改善再觀察是否頭痛減少.如果真的沒有原因的頭痛增加,就得請醫師排除腦部病灶後考慮以預防性藥物來減少偏頭痛發作的機會.

得不到的一夜好眠 - 談談失眠


隨著媒體報導國內安眠藥用量超高,甚至有人一年領上數千顆的怪事.失眠的治療漸漸成了門診的熱門話題. 常聽到病友抱怨睡不好,睡不著,想要開些安眠藥,但又怕一吃就上癮了,從此就戒不掉. 心裡很掙扎,雖然想努力靠意志力睡著,躺在床上卻又夜夜失眠.真是左右為難.其實失眠不可怕,安眠藥也沒那麼可怕,重要的是我們要了解失眠的原因,該用藥的時候還是要配合醫師.不該用藥的時候就得避免,不要自作主張拿親友的藥物來吃.

何謂失眠

失眠是睡眠障礙的一種, 也就是說自己無法管理正常的睡眠;想睡時偏偏無法入睡,不想睡時卻又無法維持清醒。 今天的重點是失眠,也就是無法入睡和睡不好.另外也要談談失眠如何處理.至於複雜的睡眠科學和其他的睡眠障礙如,夢遊,突發性嗜睡,睡眠呼吸中止等,就下次再說了.

常見的失眠主要有三種: 一是上床後很難入睡 (超過30分鐘才能入睡);二是無法深睡, 時睡時醒,一早醒來不能消除疲勞;三是半夜時常驚醒、醒後很難再行入睡。 失眠現象可以是暫時性的,也可能發展成經常性的,譬如每週超過三次以上,而且經年累月存在,對生活品質造成影響,有時更進一步地成為身心健康的負擔。

為什麼會失眠

失眠和頭痛一樣,是門診中常遇到的抱怨之一,它可能只是單純的失眠症,但是也有可能是其他疾病的表徵或是外在原因的結果造成失眠的因素五花八門, 在現代社會中焦慮,憂鬱等精神心理調適問題是造成失眠的主因占了三分之一的失眠原因,也就是俗稱的「腦神經衰弱」,或是「自律神經失調」. 心臟病,氣喘或關節炎等內科疾病也會引起失眠。另外失智症和巴金森等神經系統疾病也會合併失眠.另外失眠也常常是外在因素所造成的。像是旅行後的時差或輪班工作造成生理時鐘的錯亂,

除此之外,許多藥物和食物也會干擾睡眠。如食物與飲料中的酒精和咖啡因,抗憂鬱藥物,類固醇,氣管擴張劑等,都會有失眠的副作用。

最後,失眠也可能是不良的睡眠習慣所導致的。也就是情境性失眠.許多抱怨失眠的人平常坐在沙發看電視就睡的著,但是到了床上就開始擔心睡不著怎辦,越想越緊張就真的睡不著了, 最後變成看到床就怕。一躺上床就失眠.也有人常常在深夜工作,一直忙到十一二點,急急忙忙刷牙洗臉上床,心裡想著明天又要早起,不趕快睡著不行,越是這樣想,就越睡不著.

失眠也可用症狀持續時間來分類:一)暫時性失眠,約2-3天,起因於急性壓力或日夜週期改變(如時差或換工作);二)短期 :約3週,工作、家庭生活持續之壓力;三)長期或慢性失眠,通常因精神疾病、內科疾病、或藥物及酒精濫用引起。短期失眠如果造成失眠的情境消失,失眠也就好了,這時並不一定要給與藥物治療,或者是短期使用安眠藥即可。但是當失眠在多數的夜晚會發生,並且持續了超過一個月時,就可稱為是慢性失眠症。在治療慢性失眠上,並不是給予安眠藥就好了,而是要能找出每個人導致失眠的原因來加以改善。透過對潛在身心疾病的評估和診治,壓力處理和情緒調適,以及良好睡眠習慣的練習,才是擺脫失眠的根本之道。

治療失眠之原則:
先正確評估失眠原因。一般而言,暫時性失眠在急性壓力解除後即消失,良好睡眠習慣最重要,不得已可服用2-3天短效安眠。短期失眠應鼓勵良好睡眠習慣,可以看情形給予7-10天之安眠藥;慢性失眠需先排除可能之內科疾病或是精神心裡問題,若是發現有焦慮和憂鬱傾向則依此為治療主軸,可以心理輔導,認知,行為治療或是輔以抗焦慮和抗憂鬱藥物治療,若是病人因為工作上需要立即改善睡眠,可以替病人睡前準備短效之安眠藥,教導病人必要時才用,失眠通常會隨著憂鬱焦慮減輕而改善,此時應盡可能嘗試停止使用安眠藥,以防耐藥性或心裡依賴發生。對於情境性失眠,更是需要培養良好的睡眠衛生習慣.

良好的睡眠衛生應注意以下幾點:

維持正常生理時鐘
  1. 維持規律睡眠
  2. 盡量在11點前睡覺
  3. 避免白天睡覺
  4. 適當的照光,光線有助於褪黑激素在夜間的分泌,早上照光或讓分泌提前改善晚睡的習慣,下午照光可以避免睡覺時間提前,可改善年長者過早睡覺的問題
睡前的放鬆
  1. 睡覺就像談戀愛,得慢慢培養情境,不能勉強.每天都忙到半夜再突然跳上床,有些人就是睡不著,年紀再大一點,想霸王硬上弓靠意志力讓自己入睡不是那麼容易的.
  2. 睡前兩小時避免劇烈運動,避免看劇情曲折的影片和小說,喝刺激飲料,吃太多食物
  3. 睡前聽音樂,或是看知識類的書籍
  4. 可做些放鬆之活動,如泡澡,吃點餅乾牛奶
避免讓床和失眠聯想在一起
  1. 床上只做兩種事: 睡覺,性
  2. 只有睡覺時才到床上,別在床上看電視小說,兼打電話聊天
  3. 睡不著時不要硬撐,努力躺在床上是無意義的,這樣只會讓自己越來越怕上床睡覺,睡不著時就起來聽聽音樂,看無聊的讀物
  4. 避免不良之睡眠環境(太熱、太冷、吵雜)
  5. 得要有睡意才上床,為了怕失眠很早上床躺反而讓自己更怕床
  6. 最終目標就是讓床和想睡覺制約在一起,好比一看到課本就想打瞌睡一樣
平時的自我建設
  1. 不要怕失眠,對生活中偶而遇到失眠經驗,不必過分憂慮,相信自己的身體自然會調節適應。越是擔心失眠就越容易失眠
  2. 規律生活,養成事情都能至少在睡前一小時前完成的習慣,明天要用的工具和文件都能事先整理好,睡前才不會有多餘的擔心 
  3. 保持適度運動,最好是晚飯前作運動,但是睡前劇烈運動應盡量避免,有人想藉睡前劇烈運動,使身體疲倦易睡,那是完全錯誤的。


安眠藥的使用上,該用時就用不需要過度害怕,安眠藥可以幫助入睡,但是要睡的深,光靠安眠藥通常是不夠的. 安眠藥不可以一直用下去,超過一個月以上就得和醫師討論一下了.是否得進一步探討造成失眠的原因. 至於有人擔心安眠藥會造成記憶和認知功能的下降,這是事實但是通常停藥後就回復了,會不會造成腦部永久的變化,仍需進一步的研究證實.





失眠症自我評估表
我有失眠症嗎?
請根據過去四星期的夜裡睡眠狀況勾選最
適當的描述:
從未如此
很少如此
偶爾如此
經常如此
總是如此
我有入睡困難的情形
 
 
 
 
 
我需要超過一個小時以上才能睡著
 
 
 
 
 
我夜間會醒來三次以上
 
 
 
 
 
我醒來,要常花很長的時間才能再度入睡
 
 
 
 
 
我早上會太早醒來
 
 
 
 
 
我擔心不能睡好
 
 
 
 
 
我會喝酒幫助入睡
 
 
 
 
 
我躺床時,腿部會有不安寧或抽動的感覺
 
 
 
 
 
我早上會起不來
 
 
 
 
 
我醒來時仍然感覺疲倦
 
 
 
 
 
我的睡眠無法讓我感到精神飽滿甦活
 
 
 
 
 
雖然我躺床的時間夠長,卻未得到足夠需要的睡眠
 
 
 
 
 
我的睡眠讓我在白天覺得疲乏
 
 
 
 
 
注意:如果你在上述問題的答案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答案是「經常如此」或「總是如此」的話,則你可能要與醫師討論你的睡眠狀況